第三代毒品较量变态烈焰私服:揭秘“丧尸药”甲卡西酮(2)

  •   从结构上来说,新精神活性物质又可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延用已有毒品的主体结构,但又对其结构进行细微修改,“比如一棵大树,树干不变,在这里或别处加一个小枝桠,就不是原来那棵树了。”该工作人员解释。另一类则是完全创造出的新结构物质。除植物类外,其他新精神活性物质均是靠化学物质合成。

      长治市公安局方面表示,期间也发现了本地不法分子在暴利诱惑下开始从外省购买原料和设备,加工生产贩卖甲卡西酮。“在破获的全部案件中,只有两起制造甲卡西酮案件发生在我市当地。其中一起制造甲卡西酮30多公斤,被我市公安及时打掉,另一起在购进原料和设备后还没有开始生产,就被我市公安及时打掉。这两起案件的原料和设备全部来源于省外。”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法规和管制目录必然滞后于新型毒品问世的速度,全球的制贩者正是利用这一特点逃避监管和制裁。而且,国家毒品实验室对财新记者分析,这类毒品原料很容易获取,价格也比较便宜,合成方法比较简单,“有一定化学知识的人不难做出来”。

      同理,每一种新出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它对人体的危害也需要系统性研究,“这需要一个比较长、比较复杂的过程。但等你研究完了,它可能也已经不再流行了。”

      在这一阶段,甲卡西酮在毒品市场上的价格一路飙升。从一开始的每公斤6000元-12000元不等,到2010年的后半年就上涨到每公斤6万元,2011年又上涨到每公斤10万元以上。

      这类毒品的更新速度特别快。“就像那棵大树,把一根枝桠改插在上面还是下面、左边还是右边,都可以变化出一棵不同的树。”国家毒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财新记者解释,制毒者只是对现有毒品分子式的位置进行极小的变化,就可以变化出很多种化合物,不断更新,且这些新变化出的化合物还不在管制之列。

      2010年8月28日,长治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破获了以陈林锁为首的特大贩毒案,缴获毒品“筋”50公斤。2011年1月10日,长治市公安禁毒部门和技侦部门联手破获了以赵彩平、赵志伟夫妻为首的家族经营特大贩卖甲卡西酮案件,缴获甲卡西酮375公斤。2011年3月22日,长治警方再破获一起以郭建平为首的特大贩毒案,缴获甲卡西酮107公斤。

      在山西省长治市,财新记者曾随机搭乘了四辆出租车,四位司机中有三人表示,“长治筋”盛行的时候,他们都抽过。这种白色粉末状物体曾是晋东南一带颇受欢迎的“提神药”。

      根据财新记者的调查,新精神活性物质不完全是设计、消费“两头在外”,它也曾在中国某些区域流传过。

      “长治筋”的故事

      05. 用彩色锡纸包装的特制巧克力。毒品制贩者会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巧克力融化之后混合,制成含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特制巧克力销售。

      “这类毒品最初的形态大多是粉末状或晶体状的固体,但为了追求更大利益或更隐蔽地销售,制贩者还会把它添加到其他物质当中,比如将新精神活性物质溶解之后喷涂在叶子上,就可以像卷烟一样卷着吸。”国家毒品实验室还发现有加到巧克力、果冻、液体里的案例。

      赵仲忱在回答财新记者关于互联网是否为查缉管控难点问题时表示,境外不法分子与国内制造商联络的主要渠道就是网络,“销售也主要通过网络进行联系,再通过邮递物流等其他渠道,输送到国外去”。他承认,治理网络涉毒,尤其是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难题。

      上述贩毒人员的上线,也在警方的摸排中渐露真容。2011年4月17日,长治警方一举破获了以河南安阳人李五只为首的特大贩毒案件,打掉其位于天津市的甲卡西酮生产厂家。

      2011年“4·17”特大贩毒案件的破获,给长治市的甲卡西酮吸贩毒活动带来致命打击,市场明显萎缩。由于失去货源,当时毒品市场上甲卡西酮的存货1克狂涨到1500元-2000元不等,合每公斤150万-200万元。2011年的后半年至2013年的两年多时间里,甲卡西酮在长治基本灭绝。

      “它是一大类物质的总称。”国家毒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财新记者介绍,按照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划分方法,新精神活性物质具体包括九类(合成大麻素类、卡西酮类、苯乙胺类、色胺类、氨基茚类、哌嗪类、氯胺酮类、苯环利定类、植物类及其他类),每一类中又有数百种单一的物质。

      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查禁,远比前两代毒品更难。

      尤其是前一类,使制贩者有机可乘,钻管制目录的漏洞,逃避法律制裁。魏晓军表示,新精神活性物质大多尚未列入国际管制目录,具有制造上的主观故意性、法律上的非管制性、种类上的多样性和快速更新性、滥用人群的广泛性以及社会危害的严重性等特点。

      原来吸食咖啡因的群体,大部分是拒绝海洛因和冰毒的——他们认为海洛因和冰毒是毒品,吸食容易成瘾,而咖啡因和“筋”不是毒品,吸食不会成瘾,危害不大。2010年,当贩毒者将甲卡西酮引入长治,并披着“筋”的外衣大肆贩卖时,甲卡西酮得以迅速在长治蔓延泛滥。长治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工作人员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吸食者不认为“筋”(甲卡西酮)是毒品,这迅速吸引了原来吸食咖啡因和吸“筋”的群体。另一方面,新产生的冰毒吸食者群体,在断货时也用“筋”解决所需,结果发现这种“筋”比冰毒还有效,也开始把“筋”作为吸食之物。

      “但是由于甲卡西酮暴利的诱惑,期间发现有外省制毒分子在外省制造甲卡西酮后向我市贩卖。”长治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一位警官向财新记者透露,2013年3月份,长治与辽宁营口公安局禁毒支队联合破获了一起重大制贩甲卡西酮案件,分别在湖南长沙、吉林长春打掉制毒工厂两个,缴获甲卡西酮440公斤。

      长治警方强调,甲卡西酮不仅仅在长治存在,也存在于其他省份和地区,“长治只是发现并打击甲卡西酮问题最早的地区,也是打击甲卡西酮违法犯罪活动最有力、效果最明显的。甲卡西酮问题开始出现就是从外省流入我市的,直到现在其主要生产来源渠道也是在外省。长治只是甲卡西酮问题的最大受害地,而不是主要生产地。”

      新精神活性物质中的甲卡西酮,在国外称为“丧尸药”“浴盐”,在国内则有一个俗称——“长治筋”。

      长治警方的资料显示,长治市及周边地区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即出现吸食咖啡因的风气,因为这有利于当地煤矿工人及煤运司机长时间连轴作业。到上世纪90年代,为了使吸食者更感兴奋提神,贩卖者开始往吸食的咖啡因中加入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在毒品市场上俗称为“筋”。当初添加的“筋”是麻黄素,后来由于国家对麻黄素加大管制而难以获得,加上海洛因和当年的“新型毒品”冰毒等的出现,给毒品市场带来冲击。长治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工作人员认为,实际上当时长治的咖啡因市场已经出现萎缩。

      国家毒品实验室人士向财新记者介绍,纵观三代毒品,基本都起源于国外。海洛因和冰毒最早都是研究出来做麻醉剂或镇痛剂的,后来才出现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最早也是国外医药公司、科研单位研究出来作为新药使用,后来发现这种化合物滥用的弊端更大,就叫停了,但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这类化合物作为毒品去传播和滥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充沛的化工制造能力被贩毒网络利用,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甚至“邮票”也能作为一种伪装形式。警方曾见过一种印有各种图案、状似小型邮票的厚贴纸,制贩者将新精神活性物质溶解之后喷涂在 “邮票”上,吸毒者可以将这种特制“邮票”置于舌下含服。

      就有关部门已经查获的案例看,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交易方式也很隐蔽。武汉海关缉私局办案人员介绍,制贩者通常会选择伪造品名。国家毒品实验室工作人员也表示,国外最常见的方法是以植物肥料、香料等方式寄送运输,并在包装上标明“非人类食用”字样。

      长治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工作人员称,长治的甲卡西酮吸食情况,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灭绝到死灰复燃三个阶段。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