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丧尸的身躯中,埋藏着海地人民的血与肉

  • 朱鹤域

    从1947年开始,美苏两国就开始通过部队部署、军事结盟、间谍活动,军备竞赛等行为进行非直接对抗。人们还没从二战的阴影中缓过神来,一场更大的灾难似乎又逼到了他们跟前。美国民众的恐慌情绪不言而喻,而借由工业化的洗礼,以及积极推进的太空、科技竞赛,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又多了一些理性。

    Clairvius Narcisse

    这套看似胡诌的话语背后却有一定的合理性,它将丧尸的源头从巫术转化成药物,也让民族植物学家韦德·戴维斯的理论大红大紫。

    这场发生在Bois Caman的巫毒仪式,最终成为了黑奴们开启反抗战争的序曲。黑人领袖杜桑·卢维杜尔于同年发动了独立战争,使得海地成为了拉丁美洲最早争取独立的国家。而见证了“巫毒力量”的白人,则在恐惧和厌恶的驱使下开始不断异化当地宗教。

    1791年8月的某个夜晚,海地种植园的黑奴代表齐聚圣多明克北部森林,他们启动了一场宗教仪式,同时也是战略会议。对殖民者的不满情绪此时已高涨到顶点,一名女子在人群中跳起了巫毒教的通灵舞蹈,祈求能获得神明Loa的帮助。接下来,她割断了一头野猪的喉咙,把血分发给了所有参加会议的人,人们随即举起反抗的旗帜。

    黑奴在长期压迫下形成了一种巧妙的智慧,他们在正式场合祷告上帝,而在夜晚的某个角落又跳起了西非舞蹈。他们在保留西非母语文化的基础上,又用法语词汇发展出一套混成语(克里奥尔语)。他们一面说着殖民者的语言,一面又悄无声息的向巫毒神灵 Loa献上敬意。

    《生化危机2重制版》在E3上的亮相,让不少系列老玩家兴奋不已。一款20年前推出的作品仍能获得如此反响,足以证明人们对于丧尸题材的充足热情。尽管核心元素没有改变,但为了顺应时代需求,你能发现“装酒的瓶子”换了一波又一波。

    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法国和美国的统治下,巫毒仪式在海地是被明令禁止的,这些安葬工作只能背地里进行。又由于死者众多,类似的秘密仪式开始变得频繁,从而发展出许多传言和猜想。亦有说法称他们在埋葬亲属时会割断死尸的喉咙,甚至在身躯上钉入铁钉,从而避免尸体成为行尸走肉。

    恐慌与理性的交织下, 丧尸迈向了科幻

    海地这个国家有着很强的特殊性,在西班牙王室于1492年签署圣塔菲协议之后,哥伦布率领着首航舰队跨越大西洋开拓新大陆,它很快就成为了欧洲人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短短一百年间,原住民印第安人被战争,以及欧洲人带入的天花病毒逼向绝迹,而随着西班牙的失势,小岛又迎来一批来自法兰西的统治者。

    直到2010年,我们仍能看到许多斗争的痕迹。在海地发生惨绝人寰的7级大地震后,美国传媒大亨、保守派基督徒帕特·罗伯逊(Pat Robertson),在电视节目中严厉抨击发生在Bois Caman的宗教革命。他认为巫毒教徒通过“与魔鬼交易”才从法国手中独立,而大地震则是这种诅咒的反噬。

    一场宗教革命,宣告着丧尸的起源

    在海地的市场中,如今也有被碾碎的药物

    事实上,源于非洲的许多宗教观都未能融入现代社会,这使得我们缺失一些意象的解释能力,从而促使异化的过程进一步加速。非洲中部的部落中有一种名为“Nkisi nkondi”的雕像,当人们第一次见到它时,布满雕像的钉子和刀片更容易让人联想到诅咒人偶。但在当地的习俗中,,只有部落间缔结条约,或是成功治疗病患时才会钉入钉子,它其实是一种秩序的象征。

    在美国丧尸的身躯中,埋藏着海地人民的血与肉

    1929年出版的书籍《魔法岛》(The Magic Island)所描述的丧尸形象,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白僵尸》的灵感来源,作者威廉·锡布鲁克(William Seabrook)对海地的状况就有不少片面解读。他声称在制糖厂中看到了几个“迟钝且毫无生气的丧尸”,但锡布鲁克眼中的丧尸其实只是工厂奴隶,彼时正在疲惫不堪的进行着重复劳作。

    在美国丧尸的身躯中,埋藏着海地人民的血与肉

    《Shock Waves》的一张海报

    事实上,“纳粹丧尸”的理念也影响了后续的许多作品,比如1977年上映的《Shock Waves》,以及2009年的电影《死亡之雪》。从整体上看,其丧尸形象的背后仍有一个集中意志,《死亡之雪》中甚至存在持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与如今的主流形象并不相符。

    在美国丧尸的身躯中,埋藏着海地人民的血与肉

    海地种植园

    在平均每天18个小时的劳作下,黑奴们需要寻找生存下去的希望。而源自于贝宁、多哥、加纳等西非地区的“巫毒教”(Voodoo),成为了被压迫者的唯一寄托,它慢慢在人们心中扎根,逐渐演变为推进历史的重要齿轮。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丧尸仍然与巫术更为密切,只不过多了一些现实色彩。在1941年的电影《丧尸之王》(King of the Zombies)中,就出现了一名控制丧尸窃取情报的间谍。当时德国的纳粹高层海因里希·希姆莱也特别喜欢研究神秘学,还自行主导过魔术和各种仪式,1943年的电影《丧尸复仇》(Revenge of the Zombies)受此启发,将纳粹和丧尸结合了起来。

    在美国丧尸的身躯中,埋藏着海地人民的血与肉

    而丧尸元素真正转入现代化与科幻化,与冷战期间的许多背景也有关联。

    在美国丧尸的身躯中,埋藏着海地人民的血与肉

    Bois Caman宗教仪式,由Nicole Jean-Louis绘制

    美国人最先行动了起来,因为担心Bois Caman发生的事情会蔓延到美国本土,从而引起人们对殖民的反感。在政治和宗教高层、精英人士,以及好莱坞和电影行业的帮助下,他们开始将鬼魅且邪恶的形象强加在巫毒教头上。

    在《外太空九号计划》中,丧尸是被外星人复活的

    当人们借着丧尸题材的文娱内容宣泄情绪时,巫毒元素的异化也需要变得更为合理。1950~1960年代上映的丧尸电影开始引入太空竞赛的大背景,《外太空来的僵尸》(Zombies of the Stratosphere)应该算最早的尝试。在相当一部分作品中,外星人会通过各种方式研究人类,用药剂操纵尸体自然也是其中一环。

    在天主教眼中,羊是恶魔的一种表象

    然而,特定的背景下,任何举动都可能成为误解散播的源泉,细化到丧尸的认知同样如此。海地黑奴的生活状况可以视为直接原因,由于受到殖民者的压迫,非自然死亡的奴隶逐年累加,持泛灵论观点的巫毒教众认为,这些死者会成为被束缚在现世的亡灵,因此需要对尸体行使一些特殊仪式。

    反殖民战争以及海地黑奴的生活情境,引发了欧美人对于巫毒元素的恐惧。在这一时期,丧尸题材的作品仍与海地这一地点有着相当强的联系,甚至特定“在海地发生”。而诸如行动迟缓、毫无生气,无自我意识等经典的丧尸元素虽已成型,但与如今的主流认知还有一些差别,此时的丧尸更偏向巫术之下的人形傀儡。

    今年2月,希腊街头涌出成群的“丧尸”,但无需慌张,这只是当地民众每年都会举办的化妆欢庆活动。丧尸游行在西方的许多城市都能见到,墨尔本、温哥华、阿德莱德,人们打扮成让人恶心和恐怖的模样,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种文化的喜爱。

    不过,“丧尸粉”的真假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那么重要,“药物致病”的概念仍然被流行文化普遍接受。

    在美国丧尸的身躯中,埋藏着海地人民的血与肉

    在美国丧尸的身躯中,埋藏着海地人民的血与肉

    《白僵尸》讲述了一段扎根于海地的恩怨情仇,其中充斥着殖民者、黑奴,种植园等历史与政治隐喻。与之关联的是,海地同样是美国丧尸的起源之处,而相关形象与文化的成型、演变、兴盛,可以说是当地宗教不断被被异化的结果。

    在美国丧尸的身躯中,埋藏着海地人民的血与肉

    在美国丧尸的身躯中,埋藏着海地人民的血与肉

    在美国丧尸的身躯中,埋藏着海地人民的血与肉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